1.30年政治变迁

alperg Lv3

1979-2009的世界政治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阶段
前半期 政治自由化与经济市场化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后半期 民主的”本地化”,政治自由化与经济市场化不断遭到诟病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公共社会迅速发展、非传统安全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极端主义等问题对各国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并重新定义着世界政治的内涵
三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在这个时间段内,世界历史似乎已经以某种形式完成了一次”轮回“,或者说”螺旋式上升”,这种螺旋式上升,不仅体现了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趋向,同时也展示了各国思想政治文化、政治结构与政治过程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就此而言,一个新的时代,即实际政治真正意义上多样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一、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

该领域中西方国家过去三十年基本趋势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一趋势与20C60Y以后西方社会进一步自由化同步,具体表现为各种亚文化群体大量出现、社会宽容度扩大等。
#英格尔哈特

后物质主义价值正在取代原来对与阶级问题相关的物质主义价值的关注。

80y以前 80y后
物质主义 后物质主义
阶级分野基础上的、以左右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政治格局 多元化碎片化

多元异质

西方社会

伴随移民潮,表现为西方社会在种族、语言、宗教、文化构成方面的多样化。
西方国家能否继续宽容乃至吸纳来自异质社会的人群及其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同时又保持其原有的基本社会和政治规范,就成为这些国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大挑战。

(社会阶层撕裂和价值撕裂的双重叠加。)

西方文化保守主义日益崛起。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

20C50y末开始的从苏联开始的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客观上推动了当时苏联东欧国家内部一些人对思想和价值自由的追求。虽然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追求只能表现为受到批判和压制的”持不同政见”者运动。
成分如下

  • 恢复列宁主义,重新理解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改革派
  • 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自由派
    75.7-8,苏联与东欧七国签署《赫尔辛基最后决议》后,“持不同政见者”运动首先在一些东欧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公开化,继而出现越来越强烈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呼声。

1985以后,戈尔巴乔夫
改革和公开性的口号,鼓励思想自由,全面放弃党和国家对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
原意是让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在与其他社会政治思想的多元竞争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思想自由和多元化进程一旦在苏联东欧国家开始,便迅即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并直接加速了这些国家的政治自由化,最终汇集成导致苏东剧变的巨大力量。

当前苏联与前东欧地区的意识形态

基本认同西方国家,特别是维护民主和人权,保障公民政治自由、经济自由、新闻自由。
西方主流文化包括主要亚文化与反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其对应物。但具体情况比较复杂。

  • 一方面,不能认为西方文化在这些地区得到了简单复制
  • 另一方面,俄罗斯、中亚、东欧国家情况也有所不同
地区 情况
俄罗斯 20C90Y自由主义思潮占上风。21C“本土主义”抬头,强国意识复苏。(普京热脸贴冷屁股了)

也即在原苏联和东欧地区,虽然自由主义已经成为思想和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力量,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趋势仍在进一步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

曾被冷战结构分裂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从70y起,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逐渐摆脱机械、僵化地皈依某种教条状态。
无论是苏联式社会主义教条还是西方式自由主义教条,都在不同程度受到扬弃,同时各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某些要素又重新在国家公共生活中得到承认甚至推崇。

  • 这一趋势与西方国家内部出现的“文化多元主义”具有一致性
  •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复兴与西方自由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又表现出某种张力。即其文化多元现象并不一定与西方主流价值观相一致。这一点在伊斯兰国家有明显体现。

[[伊斯兰民族主义]]

自由化≠同质化

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自由化既不意味着同质化,也不可能无条件保证各种思想文化因素和睦共处,更不能说单纯的自由化本身就意味着进步与发展。

事实上,文化多元主义实质上具有反民主

  • 标题: 1.30年政治变迁
  • 作者: alperg
  • 创建于 : 2025-03-04 08:45:14
  • 更新于 : 2025-03-04 20:31:20
  • 链接: https://avilliai.github.io/2025/03/04/01.30年政治变迁/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