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avilliai Lv3

国家与真正的民主

国家是一种异化了的政治活动

马克思的分析重点是要重新认识真正的主体(行动的、生活在“真实”的“物质”世界中的个体),同时追溯个体在国家制度中被“对象化”的过程。
真实世界并不是从理念研究中推断出来的,相反,理念必须被看作真实世界的历史结果。

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国家不仅与市民社会中的个人切断了联系,而且逻辑上也先于个人而存在。作为历史的真实创造者的个人,从属于国家所体现出来的政治参与理念,国家俨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费尔巴哈已表明,在宗教中,人是以替身方式参加到一个和谐、优美和令人满意的幻想世界中去的,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个充满痛苦和灾难的世界中。
国家也一样,==国家是一种异化了的政治活动,表现为普遍性的“权利”,与宗教理想化世界同等虚幻==

(为什么?还是鲍曼的分析:如果政治权利被用来确保以经济力量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它就不能确保一无所有的人能够拥有个人自由。实际上民主的运作往往只成为与精英有关的事务,要解决这一困境,就要把那些特权——经济的和文化的——转变为所有人共享的权利。)

政治制度是人民生活的宗教

马克思强调,普遍参与的政治生活仅仅是一种理想,现实政治生活无非是追求特定利益的体现。因此,在马克思那里,黑格尔描述的那种与市民社会特定个人利益相脱离,并高于它们的政治领域,实际上就是市民社会的衍生物。
“政治制度到现在为止一直是宗教的领域,是人民生活的宗教,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立的人民生活普遍性的上天”

希腊城邦:社会与政治的统一

不存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区分。“私域”的个人仅仅指那些没有公民身份无法参与公共生活的奴隶。

中世纪:市民社会各阶层本身就是政治活动的能动者

[[6.0政府与社会#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中各阶层本身就成为政治活动的能动者:政治权力直接依赖和反映了社会分化状况,并使后者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

“一切私人领域都具有政治性质,或者都是政治领域;换句话说,政治也是私人领域的特性”

近代:财产权-“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

经济利益成为个人“私人权利”的一部分,变得与“政治”公共领域区分开。财产的分配被假定存在于政治权力的体制之外。

但实际上,财产所有权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了政治权力,但不是以中世纪法律化的方式来进行,而是披上了一层普遍政治参与的外衣

真正的民主:克服个人与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异化

==“真正的民主”的实现在于克服个人与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异化,这种克服必须通过解决市民社会的个体利益与政治生活的“社会”特性之间的二元分裂来实现==。
这只有通过影响国家与社会实践的具体变迁才能实现,例如使“普遍的政治参与”成为现实。
“黑格尔从国家出发,把人变成主体化的国家。民主制从人出发,把国家变成客体化的人……在民主制中,形式的原则同时也是物质的原则”
马克思认为,普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相应的政治存在,从而使“政治”不再成为一个分离的领域。
有了无限制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市民社会第一次真正上升到脱离自我的抽象,上升到作为自己的真正的、普遍的、本质的存在的政治存在

革命实践

从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

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放弃对“去神秘化”的强调——这是早期马克思对黑格尔批判的主题。

马克思承认,“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但这一任务当前已经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而且目前必要且紧迫的任务是直接转移到政治领域
#宗教
“废除做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尘世——宗教是它的神圣光环——的批判的胚芽”

从批判到革命

马克思认为,单有“批判”本身还不够。对德国政治结构进行抽象的、哲学的“否定”,与实现德国转变的现实要求毫无关系:“即使对我国当代政治状况的否定,也已经是现代各国的历史废旧物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的史实”。

德国是“当代的哲学同时代人”,而不是“当代的历史同时代人”。哲学和现实之间存在断层,知识层面矛盾的揭露不会导致现有状况的消除,于是就有必要着手于“只有一个办法即实践才能解决的那些课题”

无产阶级

德国革命的落后构成了德国跃至欧洲其他国家前列的条件。
但这种变革是无法达到的,除非对政治的“理论”批判能与特定社会团体的体验结合起来,这一团体因为其所处的社会地位而具有革命性。正是在这里,马克思首次提到无产阶级。

德国经济水平的落后意味着工业无产阶级刚刚出现,但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加上德国政治、社会结构中的特有落后形式,将给无产阶级提供一个推动德国超越其他欧洲国家的环境组合。

普遍性质

马克思在无产阶级身上站到了黑格尔在其理性国家中致力寻找的“理想的普遍性质”。
无产阶级是“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它“形成一个由于自己遭受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社会领域,这个领域不要求任何特殊的权利,因为威胁这个领域的不是特殊的不公正,而是普遍的不公正”

无产阶级集所有社会罪恶于一身,它生活在一种极端贫困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由于物质资源匮乏导致的自然贫困,而是当代工业生产组织导致的“人为”结果。
==无产阶级身上汇集了所有的社会非理性,无产阶级的解放从而也就是整个社会的解放。==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异化与国民经济学理论

对国民经济学批判

1、假设资本主义特有的生产条件可以适应于所有经济形式

经济学家们认为利己主义和追逐利润是人的天性,马克思认为交换经济的出现仅仅是历史过程的结果,资本主义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生产制度,仅仅是众多生产制度中的一种。

2、假设“经济”关系是纯粹“抽象”关系

谈到资本、商品、价格等概念时仿佛它们都存在于人的媒介之外而具有独立的生命。
硬币是一种客观实在物,但只有当它成为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因素时,它才被称为“货币”

“国民经济学不知道失业工人、劳动关系之外的劳动人。小偷、骗子、乞丐、快饿死的、贫穷的和犯罪的劳动人在国民经济学看来并不存在……他们是一些在国家经济学领域之外游荡的幽灵。”

==每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特定类型的经济同时预设了特定类型社会的存在==
其病症就在于,经济学家将工人视为资本家的成本,因此也就等同于其他资本开支。也因此掩盖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劳资斗争中,资本家由于其所具有的资本而更容易处于优势地位。

异化

#异化 #异化劳动
劳动者与其产品的分离,劳动力成为一种可以售卖的商品。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生产过程即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的形式,工人“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劳动者的能力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不断提高,他却越来越不能控制其生产出来的产品时,异化现象也就诞生了。
==工人的产品是“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

资本主义的对象化和异化是一回事,它是资本主义一切劳动具有的必然特征,涉及将劳动力置换到它创造出来的对象上去。

讨论异化的维度

1、工人无权处置其产品

产品都被别人占有。商品的交换和分配完全受自由市场支配,工人自己也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被售卖。市场的运作就是以牺牲工人利益为代价提高资本家的收益

“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消费的就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

2、工人在工作本身中异化

工作不能给人带来满足感,不能让人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工作成为达成某种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3、异化的社会后果:人际关系的异化

所有经济关系同时也是社会关系,异化也带来直接的社会后果。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有被化约为市场机制的趋势
货币促进了社会关系的理性化,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抽象的准则让那些性质不同的东西也可以进行比较和交换。

4、生产活动降格为适应性行为而非征服自然的行为

劳动异化把人的生产活动降格为一种适应性行为,而不是一种主动征服自然的行为。

个体与其“类存在”相分离,与作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人类生命相分离。

人是社会塑造的|异化:人与社会的疏离

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分在于人的技能、能力和品味都通过社会而得到形塑。 正是作为社会成员的身份,以及支撑这个社会、使社会成为可能的一套技术与文化装置使人获得了“人性”,使人与动物相区别。如视听、艺术、音乐中的美的感受是人特有的,也是社会的产物

而==资本主义社会,人以各种方式同赋予他们“人性”的社会形成疏离==,“类生活与个人生活异化”,“把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目的”。
政治经济学将社会理论的基础建立在个体自利的基础上,国民经济学将私有财产纳入了人的根本本质,不仅使人和社会相疏离,还使后者从属于前者。
社会生产资源只是用来维持——生活在贫困中的大多数人——机体生存的最低需求,他们的生产活动完全出于其最基本生理需要的驱使

==异化效应透过阶级结构表现出来,为无产阶级所集中体验==。
从私有财产和金钱支配了其自身的实存这一规律而言,资本家本身也受役于资本。

“享受服从于资本,享受的个人服从于资本化的个人。而以前【封建社会】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人们认为在马克思的早期阶段,他相信人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动物,但其自然属性为资本主义限制性所否定。其实,情况正相反,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巨大生产力使人类未来的发展成为可能,这是此前的生产形式不可能达到的。而资本主义生产背后的社会组织关系又实际上使历史上产生出来的这种可能性无从实现。

==异化劳动这一概念表明的不是“自然人”(未被异化)与“社会人”(异化的)之间的张力,而是表明一种特定的社会形式——资本主义——所蕴含的潜力与这种潜力实现之不可能之间的张力。==

早期共产主义观

#社会主义 #马克思 #共产主义
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只有在消灭私有财产的基础上才能消除异化
生产过程中的异化是其他形式异化的基础,如宗教、国家等,所以仅有“真正的民主”的建立是不够的,而必须在根除当代私有财产和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彻底重构社会。

原始共产主义

马克思认为,原始共产主义以扭曲了的劳动对象化为理论基石,这种原始共产主义又被推到禁欲主义的道路上去。在这里是整个社群成为资本家而不是个体成为资本家,财产规则依然起着支配作用,不过是消极作用罢了。
![[Screenshot_2024_0316_114129.png]]
原始共产主义没有指明超越私有财产的可能性

共产主义

私有财产的废除是向新社会形式转换的必要条件,==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组织原则必须把重点放在“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是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将涉及“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存在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并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未来的社会不会建立在个人利己主义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人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清醒认识基础之上。

同时,共产主义社会允许个体的天赋和能力的到充分发展。只有在社会共同体中,通过使用集体生产的劳动成果,人才能实现其个性化的存在。

仅仅以共产主义“思想”替代私有财产是不够的,共产主义的真正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02历史唯物主义]]

  • [x]
  • 标题: 1.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 作者: avilliai
  • 创建于 : 2024-08-01 01:45:14
  • 更新于 : 2024-08-01 22:08:15
  • 链接: https://avilliai.github.io/2024/08/01/01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